close

為什麼創業的人這麼多,

大部分卻都走向失敗?

undefined

因為說真的,

那些成功的

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商機

 

首先

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成功者有分幾種

第一種  先知者

先想到可能的未來,努力的走向自我的想法

努力實現他的成功者

目前最好的代表者  就是 賈伯斯

undefined

第二種  先覺者

看到了商機  開創了新市場

例如 馬雲

建立了阿里巴巴,投資的 Tutor公司

他先看到了可能的商機,建立了新思維新想法

undefined

第三種  跟隨者

看到了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馬上開始學習  複製  成長

這些的人很多

這些人都有相當的能力  只是沒有看到市場的先機

看卻看出了端倪

undefined

這些都是能在市場上成功的人

當然也是有很多先烈

沒有走對時機的先知者和先覺者

在網路泡沬時代不知燒掉了多少

但也因為這些人造就了現在的時代

他們不成功嗎?

他們只是在這件事上不成功

但當時能有能力成為泡沬的人

都是在成功的路上 

想再開創新路的人

undefined

第三種  跟隨者

這種是最小風險的成功者  

當然所得到的東西相對小了點

但還是成功的

因為名和利都比一般上班族多出很多

跟隨者懂得變化  懂得利用市場現有資訊做變化

不一樣的賺錢方式

 

這三種人都會有人等者看你的笑話

在旁說出你那是不好的  不對的 

因為做的事  不是既有的商業成功模式

十年前誰會覺得你可以拿者電腦到處走呢?

五十年前 誰會知道電話可以放身上呢?

一百五十年前  誰會覺得和人說話可以不用面對面呢?

不一樣的賺錢方式  是創造市場  發掘市場  和跟隨市場

但如果已經普及了  你才跟隨  這就是失敗最常發生的追隨者

大家都想當老闆  想主導自己的時間和財富

undefined

 

《新聞的騷動: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藉》作者Alain de Botton提供了幾點,重新定義「成功」這件事。

「成功」的定義

點一:有得必有失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成功其實是種選擇。在有限的時間下,我們不可能真正地面面俱到。你得到某件東西的背後,也勢必失去某些東西。這也就是說,你在某方面的成功,是以另一方面的失落作為代價。 

所以,在定義你的「成功」時,不要忘了,「成功」的背後是取捨,以及價值的選擇。  

 重點二:別讓工作定義你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在相同的邏輯下,我們也不應該「以工作取人」。也就是說「你會什麼?」和「你是誰?」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你通過哪些檢定、擁有哪些證照,和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也是兩回事。

我們應該讓自己的工作發揮價值,但是別讓工作定義自己的價值。

 重點三:你失敗≠你不努力,你活該

Alain de Botton認為,現在我們身處於「功績主義的社會」。這種社會的思考模式是:「在沒有貴族制度的現在,人人生而平等。也就是說,只要你有天分又肯努力,那就沒什麼能阻止你成功。」

這個邏輯乍看之下很合理,但是它潛在一個可怕的「反向思考」:「處於社會底層的,都是沒天分又不上進的魯蛇,他們自己活該。」也因此,在中世紀時我們稱其為「不幸者」(the unfortunate),現在我們稱之為「魯蛇」(loser)。 

然而,在表面的平等下,往往混雜了很多的不平等。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除了天分和努力之外,還有許多的偶然性。也就是說,「功績主義」可以作為指導方針,但是世界不會完全按照它來運轉。對於「失意」,應該要有更溫柔的理解。

 重點四:停止看笑話的心態

魯迅曾經說道,刺激他棄醫從文的關鍵是「看到中國人成為同胞被斬首時,麻木訕笑的看客。」然而,經過了多年的努力,「看客現象」仍然存在──對於他人的不順遂,在古希臘而言是一個「悲劇」,對現代人而言是一個「笑話」。

把別人的不順遂當成「悲劇」,我們願意同情、同理,抽絲剝繭地探討背後的原因;把別人的不順遂當成「笑話」,我們就只是訕笑、奚落,並陷入不斷造神、滅神的輪迴。

 重新定義成功,才能真正感到踏實

在越來越多元、強調個體差異的現代,「成功」也必須有「客製化」的定義。這不是一種阿Q式的自我安慰或是互相取暖。畢竟,在重新定義的過程所經歷的自我質疑與碰撞,讓這段路並不比依循社會主流價值來得簡單。然而,正如Alain de Botton所言:「現在要過好日子,是前所未有的簡單;但能保有平靜的心靈,又能免於生涯焦慮,卻是空前的困難。」或許只有經過反覆的自我質疑與傾聽,重新找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與在乎的理想價值,才能在內心深處真正感到踏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